建PP电子 PP电子平台筑材料课件_
来源:小编 | 发布时间: 2022-11-12 | 次浏览
《建筑材料》课程为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技术基 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学习建筑设计、建筑 施工、结构设计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 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够合理选 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 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 本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 本技能训练。
从本课程的目的及任务出以,课程内容着重于材料的 性质和应用,对这两方面内容提出如下要求: 1、在材料性质方面:掌握材料的组成、性质及技术要 求;了解材料组成及结构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外 界因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各主要性质间的相互 关系;初步学会主要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
2、在材料应用方面:根据工程要求能够 合理地选用材料;熟悉有关国家标准或 行业标准;了解材料使用方法的要点; 学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复习与自学是掌握教学内容和扩大信息量的重 要手段。复习时以主教材为核心,参照听课笔 记,按“学习指导”要求进行。首先以节为单 元读一遍;其次按“基本内容与要求”重点阅 读,不要强记,务求理解;再次按“复习思考 题与习题”进行小结,自我检测。
这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 “基本内容与要求”及“复习思考题与 习题”进行辅导,并答疑。
限于条件,考试只在期末进行一次。本课 程考试的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题, 选择填空题(单项选择),计算题,问答题 等最后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 组成,分别占20%与80%.
建筑材料:是人类建造活动所用一切材料的总称. 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如衣、食、住、行、无一 不直接或间接地和建筑材料密切相关 如常见的粘土砖、石材、石灰、木材、水泥、 混凝土、钢材、陶瓷砖、沥青卷材、玻璃、各 种油漆、涂料、PVC管等等。
一、按化学成分 无机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 有机材料-植物材料、沥青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有机-无机、金属-非金属、金属-有机 二、按使用功能分 建筑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建筑功能材料
金属材料: 黑色金属-钢铁、不锈钢 有色金属-铝、铜、铝合金 非金属材料:天然石材-花岗岩、大理石等 烧土制品-粘土砖、瓦、陶瓷 胶凝材料-石灰、石膏、水泥 玻璃-平板玻璃、玻璃砖 无机纤维材料-玻璃、碳纤维
有机-无机:树脂混凝土、纤维增强塑料等 金属-非金属: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
建筑结构材料-构成建筑物受力构件(梁、板、柱、基础、框架) 和结构所用的材料。常用石材、混凝土、钢材、钢筋混凝土等。 墙体材料-构成建筑物内外和分隔室内空间所用的材料。砖、砌块、 复合板材等。 建筑功能材料-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非承重材料。如防水材料、吸 声材料、装饰材料等等。
建筑材料的更新是新型结构出现与发展的基础 新的轻质高强材料的不断涌现,为结构向大跨
建筑材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重要媒介,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 与社会环境。 人类大量建造的基础设施对生存环境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同时 也带来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即大量地消耗地球的资源和能源,在 相当程度上污染了自然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 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出发,建筑材料也要注意可持续发展 的方向。 “绿色建筑材料”、“生态建筑材料”、材料的再循环使用。
二.材料的结构 (一).宏观结构 指用肉眼或放大镜能观察到的结构, 它分为散粒结构,聚集结构,多孔结构,致密结 构,纤维结构,层状结构
1.散粒结构 由单独的颗粒组成 2.聚集结构 材料中的颗粒通过胶结材料 彼此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3.多孔结构 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大的 ,或微 布的孔隙 4.致密结构 材料在外观上和结构上都是致密的 5.纤维结构 是木材,玻璃纤维制品所特有的结构 6.层状结构 是板材常见的结构
(二).显维结构 指借助关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构,它可分为结晶和无 定型两种.结晶和无定型是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晶体呈稳定状态,而无 定型则具有化学活性
(一).孔隙形成的原因 (1).水分子的占据作用 建筑材料加水拌和,用水量通常超过理论上 的用水量, 多余 的水分占据的空间即为孔隙 (2).外加的发泡作用 如生产加气混泥土等的各种发泡剂,可在材料中形成 大量 的孔隙 (3).火山作用 火山爆发时,喷到空中的岩浆,,冷却后在岩石中形成大量的 孔隙 (4).烧作用
(二)孔隙的类型 (1)连通孔隙 (2)封闭孔隙 (3)半封闭孔隙 (三).孔隙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孔隙增多) (1).材料的体积密度减小 (2).材料受力的有效面积减小,强度降低 (3).体积密度减小,导热系数和热容随之减小 (4).透气性,透水性,吸水性变大 (5).对抗冻性,要试孔隙大小和形态而定,有 些能提高抗冻性
内容: 材料的各种参数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
(一)材料的密度 一.状态参数 1、体积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 g/cm3或kg/m3。 公式: ρo =m/ Vo 式中 ρo-表观密度( g/cm3 ) m-材料的 质量(g) Vo-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cm3)
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指构成材料的固体物质的体积与全部孔隙 体积之和。PP电子 PP电子平台材料内部孔隙含有水分时,其质量和体积均发生变化。 注明含水情况 体积密度的测量: 1).对形状规则的材料:砖、混凝土、石材 烘干-量测几何体积-称重-代入公式 2).对形状不规则的材料: 烘干-蜡封-浮力天平
2、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位g/cm3或kg/m3。 公式: ρ =m/v 中 ρ -实际密度( g/cm3 ) -材料的质量(g) 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构成材料的固体物质本身的体积,或称 实体积孔隙在内的体积。 实际密度的测量: 1)对近于绝对密实的材料:金属、玻璃等 直接以排 水法作为密实态体积近似值 2)对有孔隙的材料:砖、混凝土、石材 磨成细粉- 排 水法求的体积即为密实态体积
3、表观密度-对密实材料直接以排水法求的体 积v’作为密实态体积的近似值。单位g/cm3或 kg/m3。 公式: ρ’=m/ V’ 式中 ρ’-表观密度( g/cm3 ) m-材料的 质量(g) V’-用排水法求的的体积(cm3)
1.、孔隙率-指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 的百分率。或称总空隙率 公式 :P=V孔/ Vo *100% 式中: P—空隙 V孔—材料中全部孔隙的体积 Vo—材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 又由于P=(Vo –V)/ Vo *100% =(1-V/Vo )*100% =(1-ρ o/ρ )*100%
开口孔隙率是指材料中能被水所饱和的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 的体积百分率: PK=(m2-m1)/V0 ρ w ×100% 式中: m2—干燥状态下材料的质量 , g × m1—水饱和状态下材料的质量,g ρ w—水的密度,常温下可取1g/ cm3 闭口孔隙率pb为总空隙率与开口孔隙率之差 即PB=P- PK
3、堆积密度-散粒状材料在规定装填条件下(包括散粒材料中颗 粒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和颗粒之间空隙的体积)的质量称为堆积 密度。 单位g/cm3或kg/m3。 公式: ρ /o = m/V0′ 式中 ρ /o-堆积密度( g/cm3 ) m -材料的质量(g) V/o -材料的堆积体积(cm3)
4、空隙率-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其中的空隙体积与散粒在 自然堆积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称为空隙率 公式: P’=(1- ρ /o / ρ o)*100% P’—散粒材料的空隙率 ρ /o—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 ρ o--材料的体积密度
1、亲水性与憎水性 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根据其是否能被水润 湿,将材料分为亲水性和憎水性两大类。常用润 湿角θ表示。 亲水性材料 θ≤90° 憎水性材料 θ>90°
材料吸收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性 (1)质量吸水性: W=(m2-m1)/m1*100% 式中: W—质量吸水率,% m2 —材料在绝对干燥状态下的质量 m1 —材料在浸水饱和状态下的质量
公式:W0=(m2-m1)/V0* ρ w *100% 式中: W0 --体积吸水率 m2—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 m1—水的密度,常温下取1=g/ cm3 体积吸水率与质量吸水率的关系为: W0=W* ρ o 一般来说孔隙率愈大,吸水率也愈大,吸水率增大对吃的性质 有不良影响,如体积密度增加,体积膨胀,导热性增大,强度及抗动 性下降等..
公式: KB=W0/P KB —水饱和度 W0 —材料的体积吸水率,% P—材料的孔隙率,% KB可在0—1之间波动,当KB =0时即W0 =0说明该材料所有的孔隙均未 充水,孔隙为闭口孔隙;当KB =1时即W0 = P ,说明材料所有的孔隙 全部充满水,孔隙为开口孔隙
为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 公式 :KP=fW/f 式中:KP -材料的软化系数 -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fW-材料在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1).软化系数越小,说明材料吸水饱和后的强度降低越多, 其耐水性越差。 2).对经常处于水中或受潮严重的重要结构物(如地下构筑 物、基础、水工结构)的材料,其K软≥0.85; 3).受潮较轻的或次要结构物的材料,其K软≥0.85; 4).K软≥0.80的材料,一般称为耐水的材料。
4.、抗渗性-材料抵抗有压介质(水、油、气)渗透的性质称抗 渗性。用渗透系数K表示。 依达西定律: Q=KHFt/d 式中K-材料的渗透系 (cm/h) Q-渗透量 ( cm3 ) t-透水时间(h) F-渗水面积( cm2 ) H-水头差 (cm) d-试件的厚度(cm) 抗渗性用抗渗标号S表示
5、抗冻性-浸水饱和的材料在冻,融循环作 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称为抗冻性。 用抗冻标号D表示。
1、导热性-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导热性。其大小用热导率(λ ) 表示。 公式:λ =Q*a/A(t1-t2)Z 式中 λ -导热系数(W/m.K) Q-传导的热量(J) A-平壁面积(m2) a-材料的厚度(m) Z-传热时间(s) (T2-T1)-材料两侧温差(K)
无机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有机材料 晶体的导热系数大于无定形体的热导系数 材料的孔隙率愈大,即空气愈多,导热系数愈小同类材料的孔隙率 是随体积密度的件小而增大,则导热系数随体积密度的件小而减 小 导热系数与孔隙形态特征的关系,认为有微细而封闭孔隙组成的 材料,导热系数小,反之大 材料的含水率增加,导热系数也增加 大多数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2、热容-材料加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热容。 大小用比热容(比热)表示 公式 Q=cm(T2-T1) 式中 Q-材料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 c- 材料的比热(J/g.K) m-材料的质量(g) (T2-T1) -材料受热或冷却前后的温差(K)
弹性-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变形 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弹性模量 E=σ /ε 塑性-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而不出现裂缝,并且外力停 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遗留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实际的材料并不存在理想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1.强度与试验条件有密切关系:如试的形状、 尺寸、表面状态、含水率、温度、及试验时3.加荷速度等。 2.棱柱体比正方体的强度低。 3.尺寸大的试件强度低与尺寸小的试件。 4.含水的试件,其强度较干燥的低。 5.一般老说温度高,强度将降低 6.加荷速度快时,则破环时的强度值较高
1.4材料的耐久性 1.耐久性是指材料保持工作性能直到极限状态的性质。 2.实验室快速试验包括:干湿循环,动融循环,加湿与紫 外线干燥循环,炭化,盐溶液浸渍与干燥循环,化学介质 浸渍等
石材是天然岩石不经机械加工或镜机械加工而的到的材料的统称。 一.造岩矿物 天然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石英 是结晶的二氧化硅 长石 是钾,钠钙等的铝硅酸盐的晶体 角闪石,辉石,方解石 白云石
二.岩石的结构与性质 1.岩石大多数属于结晶晶体,少数属于玻璃质结构两者 相比结晶质的较玻璃质的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及耐久 性好。 2.岩石的孔隙率较大,则岩石的强度,抗冻性,耐水性 及耐久性等会显著下降。
一.常用建筑石材 (一)花岗岩 它属于深成岩,是火成岩中分布最广的岩石,其主要的矿物组成为 长石,石英和少量的云母。它耐磨性好,抗风化性好及耐久性高, 耐酸性好。 花岗岩主要用于基础,挡土墙,勒脚,踏步地面,外墙饰面雕塑。
(二)石灰岩 它属于沉积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 石灰岩可用与基础,墙体,挡土墙等砌体。 (三)大理岩 它属于副变质岩,由石灰岩或白云岩变质而成,主要矿物组成为方 解石和白云石。大理岩主要用于室内的装修,如墙面,柱面及磨埙 较小的地面,踏步。
内容提要: 本章介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石膏、石灰、菱苦土 和水玻璃四种无机胶凝材料的原料、生产、硬化原理、 技术性质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其中石膏、石灰、水 玻璃的技术性质、影响因素、工程应用是学习的重点。 胶凝材料-cementing material
建筑工程中将能够把散粒状材料或块状黏结成一个整体的材料称为 胶凝材料。它分为无机胶凝材料和有机胶凝材料。无机胶凝材料按 硬化条件分为气硬胶凝材料和水硬胶凝材料。 一.建筑石膏的凝结与硬化 (一)建筑石膏的水化 CaSO4’1/2H2O3/2H2O= CaSO4’2H2O (二)建筑石膏的凝结与硬化
从加水开始拌和一直到浆体刚开始失去可塑性的过程 称为浆体的初凝,对应的时间为初凝时间;从加水开 始拌和一直到浆体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 的过程称为浆体的硬化,对应的时间称为终凝时间。
1.建筑石膏的质量要求: 主要有强度,细度和终凝时间。并按强度,细度和终凝时间划分为优 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各等级建筑石膏的初凝时间不得小于6min, 终凝时间不得大于30min. 2.建筑石膏的应用 建筑石膏的用途很广,主要用于室内摸灰,粉刷,和生产各种石膏板
1)凝结硬化快 2)凝结硬化时体积膨胀 3)孔隙率大与体积密度小 4)保温性和吸收性好 5)强度较低 6)具有一定的调温和调湿性能 7)防火性好,但耐火性较差 8)耐水性,抗掺性,抗冻性差
内容: 石灰的原料与生产 石灰的熟化与硬化 石灰的特性与应用 石灰质量要求
1.生产石灰的原料主要是碳酸钙为主的天然 岩石。 CaCO3——CaOCO2(900-1100度) 即的生石灰,其内部孔隙大,晶粒小,体积密度小,与水作用快。 2.欠火石灰:温度控制不够产生的,它只是降 低了石灰的利用率, 不会带来危害。 3.过火石灰: 是由于温度过高得到的石灰,它的结构致密,孔隙率 小,体积密度大
(一)石灰的熟化 二.石灰的熟化与硬化 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发生作用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 的过程,称为石灰的熟化或消解。 CaOH2O—Ca(OH)2 熟石灰又称消石灰,有两种熟化形式即:石灰膏与消石灰
石灰浆体的硬化过程包括干燥硬化和炭化硬化. 机理: 干燥硬化-砌体吸水、空气 碳化硬化-碳 化生成CaCO3 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少,且生成的碳酸钙负在表面阻止反应的进 行因此石灰浆体硬化慢,强度低,也不耐水.
(一).石灰的特性: 1.保水性与可塑性好 2.凝结硬化慢,强度低 3.耐水性差 4.干燥收缩大 (二).石灰的的质量要求 建筑生石灰的技术要求为有效氧化钙和有效氧花镁的含量,二氧化碳 含量及细度并按此划分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见表3-3
建筑消石灰的技术要求为有效氧化钙和有效氧化镁含量,游离水含量, 体积安定性及细度,并由此划分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见表3-4 (三).石灰的应用 拌制灰土或三合土、 配制水泥石灰砂浆、 石灰砂浆、 石灰膏罩白、 制作碳化石灰板、 制造加气混凝土砌块、 粉煤灰砌块等 配制无熟料水泥:矿渣+石灰-磨细
二氧化硅与氧化钠的摩尔数的比值 称为水玻璃的摩尔数 水玻璃的浓度越高,则水玻璃的密度 和黏度越大,硬化速度越快,硬化后 的黏结力与强度,耐热性与耐酸性越 高. 水玻璃的模数越高,则水玻璃的密度 和黏度越大,硬化速度越快,硬化后 的黏结力与强度,耐热性与耐酸性越 高
(1)水玻璃的性质 a.黏结力强,强度较高 b.耐酸性好 c.耐热性好 d.耐碱性和耐水性差 (2).水玻璃的应用 水玻璃可用作耐热和耐酸材料外,还有以下用途: a.涂刷材料表面 b.提高抗风化能力 c.加固土壤 d.配置速凝防水剂 e.修补砖墙裂缝
内容提要: 重点介绍硅酸盐水泥的矿物组成、 水化硬化机理、影响水化因素;硅酸盐 水泥主要技术性质;水泥石的腐蚀和防 止;同时介绍了其它掺混合材的水泥、 特种水泥;达到正确的选择和使用水泥。
定义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 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 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Portland Cement. 一.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与特性 1.定义:煅烧时由生料脱水和分解出的CaO, AL2O3,SiO2,Fe2O3,在约1450度的高温下相 互间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一些以硅酸盐为 主的新的化合物,称为水泥熟料.
2.四种熟料矿物:硅酸三钙(C3S),硅酸二钙 (C2S),铝酸三钙(C3A),铁铝酸四钙(C4AF) 3.四种矿物的比例对水泥性质的影响: 如提高C3S的含量,可得到高强硅酸盐水泥; 提高C3S和C3A的含量,即可制得快硬硅酸盐 水泥;降低C3S和C3A的含量,提高的含量可的 低热或中热硅酸盐水泥.
水化-物质由无水状态变为有水状态,由 低含水变为高含水,统称为水化。 凝结-水泥加水拌和初期形成具有可塑性 的浆体,然后逐渐变稠并失去可塑性的 过程称为凝结。 硬化-此后,浆体的强度逐渐提高并变成 坚硬的石状固体(水泥石),这一过程 称为硬化。
未水化水泥颗粒 水化产物-晶体、胶体 毛细孔、毛细水 2.影响水泥石结构的因数: a.石膏的掺量 c.养护时间, b.温度和湿度 d.水灰比
(一)密度、细度 a.密度:3.05~3.20g/cm3,一般取3.1 堆积密度:1.3 g/cm3 b.细度-指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用筛余或比表面积表示(300~350 m2/kg),影响水泥的水化速度、收缩等性质 c.粒径: 3µm 水化非常迅速,需水量增大; 40 µm 水化非常缓慢,接近惰性
a.初凝时间(t初)-水泥开始加水拌和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可 (二) 凝 结 时 间 塑性所需的时间。 b.终凝时间(t终) -水泥开始加水拌和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可 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 c.GB1346规定: t初≦45min t终≧6.5h
定义: 是水泥硬化后因体积膨胀而产生不均匀变形 的性质。体积安定性 不良的水泥应作废品处理。 原因: 熟料中含游离氧化钙(f-CaO)过多 熟料中含游离氧化镁(f-MaO)过多 石膏过多
a.熟料中f-CaO、f-MgO都是过烧的, 结构致密,水化很慢; b.水泥硬化后才吸收孔隙中水分熟化: CaOH2O=Ca(OH)2 MgOH2O=Mg(OH)2 c.体积膨胀97%以上,从而引起不均匀体积 膨胀,使水泥石开裂。
定义-水泥石在外界侵蚀性介质(软水、 含酸、含盐、含碱等)的作用下结构 受到破坏,强度降低的现象称为水泥 石的腐蚀。 表现形式: 体积膨胀-膨胀型腐蚀 体积收缩-溶出型腐蚀
内因-水泥石存在不稳定的Ca(OH)2和介稳 的水化硫铝酸钙; 外因-环境中有害介质(软水、酸、盐等) 的存在; 联系-水泥石中的孔缝系统,产生有害介质 的侵蚀、交换作用。 长期性、后期加剧性
措施: 根据侵蚀环境特点,合理选用水泥品种; 提高水泥石的 密实度; 加作保护层-石材、陶瓷、沥青
常用于: 重要结构的高强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 要求凝结快的现场浇注的混凝土工程 冬季施工及严寒地区遭受反复冻融的工程 不宜用于: 受流动的软水和有水压作用的工程 受海水和矿物水作用的工程 大体积工程 耐热、耐酸工程
定义-凡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掺入一定量的混合材料和适量的石膏共 同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均属掺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 掺入目的: a.改善水泥的性能 b.增加品种 c.提高产量 d.节约熟料, e.降低成本
定义-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为改善水泥 性能,调节水泥 标号,扩大使用范围而 掺入的天然或人工的矿质原料 称为混合材。 分类: 活性混合材-具有火山灰性或潜在水硬性的材料,如矿渣、 粉煤灰等。 非活性混合材-不具有潜在水硬性的材料,如石灰石粉、 慢冷矿渣等
非 活 性 混 合 材 a.这类材料本身不具有潜在的水硬性 或火山灰性,与水泥矿物组成不起 化学作用 b.掺入目的:扩展水泥标号、降低水 化 c.常用的有:磨细的石英砂、石灰石 粉 磨细的高炉矿渣、 尾矿粉
2.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 (1)细度 筛孔尺寸为80μ m的方孔筛的筛余 不得超过10%,否则为不合格 (2)凝结时间 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 凝时间不得迟于10h (3)标号 根据3和28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 度,将普通硅酸盐水泥划分为 325,425,525,625等四个标号
普通硅酸盐与硅酸盐性质差异: (1)早期强度略低 (2)耐腐蚀性销好 (3)水化热略 (4)抗冻性和抗掺性略差 (5)耐磨性略差
矿渣、火山灰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凝结硬化速度慢,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 水化放热速度慢,放热量低; 对温度敏感性高,温度低时影响强度发展; 抗软水、SO42的腐蚀性好;矿渣水泥耐热性好 适于水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和蒸养的混凝土 构 件; 不适于抗冻、干燥地区的混凝土工程。
定义:高铝酸水泥属于铝酸盐类水泥,它是由绿矾土和 石灰石为原料,经高温熔融煅烧所得的以铝酸钙为主要 成分的熟料,经磨细而得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一)技术要求: (1)细度 筛孔尺寸为80μ m的方孔筛的筛余不得超过10%, 否则为不合格
(2)凝结时间 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 凝时间不得迟于10h (3)标号 根据3和28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 度,将普通硅酸盐水泥划分为 325,425,525,625等四个标号
适于: 紧急抢修的工程,临时军事工事; 冬季施工的工程-水化放热量大且集中; 有抗硫酸盐腐蚀要求的工程-f-CaO极少 耐高温(1300~1400℃)的工程-高温 时,烧结结合代替了水化结合。
不适于于: 长期承重的结构工程-晶体转变引起的 强度倒缩; 大体积工程-温度过高引起强度倒缩。 与硅酸盐水泥混用
第五章 混 凝 土 Concrete 本章重点介绍普通混凝土的组成及各 个组成材料的质量要求和砂石级配 的概念、作用及评定方法; 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和易性、 强度、变形性质及耐久性; 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意义;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理方法和 步骤;
广义上----凡由胶凝材料、骨料按适当比 例配合,拌合制成的混合物,经一定时间 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统称之为混凝土。 目前工程上使用最多的是以水泥为胶结材 料,以砂、石为骨料,加水及掺入适量外 加剂和掺和料拌制的普通水泥混凝土(简 称普通混凝土)
一.混凝土组成材料的作用 水和水泥成为水泥浆. 在硬化前的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泥浆在砂, 石颗粒之间起润滑作用, 硬化后,水泥浆成为水泥石,将骨料牢固地 胶结成为整体. 混凝土中的骨料,一般不与水泥浆起化学 反应,其作用是构成混凝土的骨架.
四项性能要求: (1)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 (2)强度 (3)耐久性 (4)经济性
水泥品种的选择—依据工程性质、工程环境、 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 水泥标号的选择—与配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相适应。 当混凝土强度: ≤C30:fce=(1.5~2.0)fcu >C30:fce=(0.9~1.5)fcu
若水泥标号过低时,为满足强度要求必然使水泥用量过大, 不够经济; 若水泥标号过高时,较少的水泥用量就可以满足混凝土强度 的要求.,但往往不能满足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和混凝土 耐久性的要求,为保证这些性质,还必须再增加水泥,因 而也不经济
定义:粒径在0.16—5mm之间的岩石颗粒称为细骨 料。 分类: 天然砂——天然砂是由天然岩石经长期风化等自 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 人工砂——人工砂是将天然岩石轧碎而成,其颗 粒棱角多,较洁净,但片状颗粒及细粉含量较多, 且成本较高,一般只在当地缺乏天然砂源时才采 用人工砂。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 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 砂子通常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和特细砂 等几种。 在相同用砂量条件下,细砂的总表面积较大, 粗砂的总表面积较小。在混凝土中砂子表 面需用水泥桨包裹,赋予流动性和粘结强 度,砂子的总表面积愈大,则需要包裹砂 粒表面的水泥桨就愈多。一般用粗砂配制 混凝土比用细砂所用水泥为省。
定义:是指不同大小颗粒和数量比例的砂子 的组合或搭配情况。 在混凝土中 砂粒之间的空隙是由水泥桨所 填充,为达到节约水泥和提高强度的目的, 就应尽量减小砂粒之间的空隙。
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常用筛分析的方法进行测定。 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的定量表示 用级配区表示砂的级配,用细度模数表示沙的粗细。
是用一套孔径(净尺寸)为5、2.5、1.25、0.63、0.315、0.16mm的6 个标准筛,将500g干砂试样由粗到细依次过筛,然后称量余留在各筛 上的砂重,并计算出个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a1、a2、 a3 、a4、 a5、 a6、(各筛上的筛余量占砂样总重的百分率)及累计筛余百分 率A1、A2、A3、 A4 、A5、 A6 (各筛和比该筛粗的所有分计筛余百 分率之和)。累计筛余百分率与分计筛余百分率的关系见下表。
砂的粗细程度用表示细度模数( μf ),其计算公式为 μf=(β2β3β4β5β6)-5 β1 /100 细度模数( μf )愈大,表示砂愈粗,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 一般为3.7-0.7,其中μf在3.7-3.1为粗砂, μf在3.0-2.3为中砂, μf在2.2-1.6为细砂, μf在1.5-0.7为特细砂
定义:是指砂在气候、环境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 抗破裂的能力。 按标准规定,用硫酸钠溶液检验,砂样经5次循环后其 质量损失应符合书中表5-5的规定 饱和面干定义: 当骨料颗粒表面干燥,而颗粒内部的孔隙含水饱和时, 称为饱和面干状态,此时的含水率,称为饱和面干吸水 率.
定义:粒径>5mm的岩石颗粒 分类:卵石(砾石) 碎石 卵石——是由天然岩石经自然条件长期作用而形成的粒径大于 5mm的颗粒,按其产源可分为河卵石、海卵石、山卵石等几种, 其中河卵石应用较多。 碎石——由天然岩石经破碎、筛分而成,也可将大卵石轧碎、筛 分而得。 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办法》(JGJ53 -92)
1.定义: 粗骨料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该粒级的最大立径 2.最大粒级径的大小表示骨料的粗细程度,粗骨料粒径增大时,骨料 的总表面积件小,因而可使水泥浆用量减小,这不仅能节约水泥,而 且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件小发热量及混凝土的收缩,因此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当配置中等强度等级以下的混凝土时,应尽 量采用最大粒径大粗骨料.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04—92)规定: 混凝土用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 时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 对于混凝土实心板,可允许采用最大粒径达1/2板厚的骨料,但最 大粒径不得超过50mm; 对泵送混凝土,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宜小于或等于1: 3,卵石宜小于或等于1:2.5
连续级配——是按颗粒尺寸大小由小到大连续分级(5mm—Dmax),每 一级骨料都占有一定比例。连续级配颗粒级差小(D/d≈2),配制的 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好,不易发生离析; 间断级配——是人为剔除某些中间粒级颗粒,大颗粒的空隙直接由比 它小得多的颗粒去填充,颗粒级差大(D/d≈6),空隙率的降低比连 续级配快得多,可最大限度地发挥骨料的骨架,减小水泥用量。但混 凝土拌和物易产生离析现象;
混凝土硬化前: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工作性Workability) 混凝土硬化后: 混凝土的强度、变形性能和耐久性
和易性——指混凝土拌和物易于各施工工序施工操作(搅 一. 和 易 性 拌、运输、浇注、捣实)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 混凝土的性能。 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指标,包括: a. 流动性 b. 粘聚性 c.保水性 不同的施工方式,所要求的和易性不同。
粘聚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内部组分之间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在 运输和浇注过程中不致发生分层离析现象使混凝土保持整体均匀 的性能。 粘聚性差的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易出现分层、离析现象。 离析—指混凝土拌合物各组分分离,造成不均匀和失去连续性的 现象。常有两种形式:粗骨料从混合料中分离;稀水泥浆从混合 料中淌出。 分层—指混凝土浇注后由于重力沉降产生的不均匀分布现象。
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在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 (二).流 动 性 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 (广义上:流动性是固、液体混合物,即分散系统中克服 内阻力而产生变形的性能,其大小取决于固、液相的比 例)。 流动性的大小,反映混凝土拌和物的稀稠,直接影响着浇 捣施工的难易和混凝土的质量。
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具有一定的保持内部水份的 (三).保 水 性 能力,在施工过程中不致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 保水性差的混凝土拌和物,在施工过程中,一部分水易从 内部析出至表面,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泌水通道,使混凝土 的密实性变差,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它反映混凝 土拌和物的稳定性。PP电子 PP电子平台
水泥浆的数量 水泥浆的稠度 砂率 组成材料性质的影响 外加剂 时间和温度
一.砼的抗压强度与强度等级 定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指标准试件在压力作用下 直到破坏的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亦称极限 强度)。 混凝土结构物常以抗压强度为主要参数进行设计,而 且抗压强度与其它强度及变形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 抗压强度常作为评定混凝土质量的指标,并作为确定 强度
砼结构连续性的丧失: 二、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硬化后的混凝土在未受到外力作用之前,由于水泥水 化造成的化学收缩和物理收缩引起砂浆体积的变化, 在粗骨料与砂浆界面上产生了分布极不均匀的拉应力, 从而导致界面上形成了许多微细的裂缝。
另外还因为混凝土成型后的泌水作用,某些上 升的水分为粗骨料颗粒所阻止,因而聚集于粗 骨料的下缘,混凝土硬化后就成为界面裂缝。 当混凝土受力时,这些预存的界面裂缝会逐渐 扩大、延长并汇合连通起来,形成可见的裂缝, 致使混凝土结构丧失连续性而破环.
(一)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定义——在应力-应变曲线上任一点的应力σ 与其应变 ε 的比值,称作混凝土在该应力下的变形模量。 弹性模量的三种表示方法: a.初始切线模量 b.切线模量 c.割线模量
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弹性模量也越大;骨料弹性 模量越高,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越大;状态下的混 凝土弹性模量要比干燥的高;混凝土中水泥浆含 量较少,弹性模量较大;蒸气养护混凝土比潮湿 养护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低10%.
定义: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作用下,随时间增长的变形. 有利面: 徐变可消除钢筋混凝土内的应力集中,使应力重分布,从而使局部 应力集中得到缓解; 对大体积混凝土则能消除一部分由于温度变形所产生的破坏应力。 不利面: 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混凝土的徐变将使钢筋的预加应力受到损 失。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混凝土材料是一种耐久性良好的材料,因为 不少用其建造的结构物使用寿命长久。如一些早期建成的混凝土建筑 物,已经使用了100年上下仍然完好。但与此同时不少结构物过早地 毁坏,维修困难而且费用高昂,促使人们重视耐久性问题;许多大型 结构物的兴建,例如海底隧道、跨海大桥、石油钻井平台、核废料储 存容器等,对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100年、150年,甚至几 百年
(一).耐久性的定义 定义——混凝土抵抗环境介质作用并长期 保持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从 而维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正常使用的能 力称为耐久性。
a.合理选择水泥品种。 b.选用质量良好,技术条件合格的砂石骨料。 c.控制水灰比及保证足够的水泥用量是保证混凝土密实度的重要措 施,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 d.掺入减水剂或引气剂,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对提高混凝土的抗 渗性和抗冻性有良好作用. e.改善施工操作,保证施工质
目的: 确定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常用的表示方法: 以每1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 水泥(mc)300 kg、水(mw)180 kg、 砂(ms)720 kg、石子(mg)1200 kg 以各项材料的质量比来表示(以水泥质量为1) 如 : 水泥:砂:石子:水=1:2.4:4:0.6
Ⅰ、水与水泥之间的比例关系— 水灰比表示; Ⅱ、砂与石子之间的比关系— 砂率表示; Ⅲ、水泥浆与骨料之间的比例关系— 用水量来表示
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混 凝土的水灰比; 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基础上,根据 粗骨料的种类和规格确定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 砂在骨料中的数量应以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 余的原则来确定砂率。
Ⅰ初步计算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Ⅱ 基准配合比 (调整坍落度) Ⅲ 实验室配合比 (校核强度、耐久性) Ⅳ 施工配合比 (扣减工地砂石含水量)
计算步骤: 第一步:确定配制混凝土强度 第二步:确定水灰比 第三步:确定用水量 第四步:确定水泥用量 第五步:确定砂率 第六步:确定砂石用量
σ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σ 的确定: A、施工单位有强度历史资料时,依公式计算; B、施工单位无强 度历史资料时,查表5-15取用。
根据所用粗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及施工 所要求的坍落度值,查表5-16,选取1 M3 混凝土的用水量。
计算——根据确定的水灰比(W/C)和选用的单位用水 量(W), 可计算出水泥用量(C0): C0 =W/(W/C) 校核——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上式计算得出的水 泥用量还应满足表5-11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的要求;当 计算的水泥用量小于最小水泥用量时,取两者最大值。
方法: Ⅰ、依据填充理论和砂石状态参数,计算砂率; Ⅱ、根据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通过试验求出合理 砂率——坍落度最大的最小砂率; Ⅲ、如无试验资料,可根据骨料品种、规格和水灰比, 按表5-17选用。
A 质量法: 若原材料情况比较稳定,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的表观 密度将接近一个固定值。 B 体积法: 假定混凝土拌和物的体积等于各组成材料绝对体积和混凝 土拌和物中所含空气体积之总和。
假定混凝土拌和物的体积等于各组成材料绝对体积和混凝土拌和 物中所含空气体积之总和,可列出下式: C/ Ρ c W/ ρ wS/ ρ s’G/ ρ g10α L=1000L 式中: Ρ c─水泥密度,可取2900~3100 (kg/m3); ρ 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 kg/m3 ); ρ s─细骨 3 ); 料的表观密度( kg/m ρ w─水的密度,可 取1000 ( kg/m3 ); α ─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 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又可取1.联立两式即可求出mgo、 mso。
以上求出的各材料用量,是借助于一些经验公式和数据计 配合比的试配、调整 算出来的,或是利用经验资料查得的,因而不一定能够完 全符合具体的工程实际情况,必须通过试拌调整,直到混 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符合要求为止,然后提出供检验强度 用的基准配合比。
按估计的初步配合比,称取15—30L混凝土拌和物进行试拌, 二.基准配合比—和易性的调整 检验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当流动性大于要求值时,可保 持砂率不变,适当增加砂,石用量;若流动性小于要求值,可 保持水灰比不变,适当增加水和水泥用量;若 黏聚性和保 水性差,可适当增加砂率.
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一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 个配合比的W/C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或减少0.05。 每种配合比至少制作一组(三块)试件,标准养护到 28d时进行强度(活耐久性)测试。 由试验得出的各灰水比及其对应的混凝土的强度(和 耐久性)关系,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与混凝土配制 强度(fcu,)相对应的灰水比,并确定出设计配合比。
用水量(W)──取基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并根据制 作强度试件时测得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进行适当的调 整; 水泥用量(C)──以用水量乘以选定出的灰水比计算 确定; 粗、细骨料用量(S,G)──取基准配合比中的粗、细 骨料用量,并按选定的灰水比进行适当的调整。